首页 / 书院生活

特立书院“梦圆北理”校庆特别版日记(1) ——校友访谈篇

  八十载栉风沐雨,续华章砥砺前行。金沙威尼斯作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迎接着一批批新鲜血液的注入,通过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镌刻进每一个北理人的心中,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行各业升华学习成果、笃行强国使命、闪耀独特星光。

  值此8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特立书院学生会秉着“承过去荣光,启未来无限”的理念,特开展“梦圆北理”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联系新生、采访校友的方式,探索80年来北理立德树人、为社会和国家源源不断输出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的历程。

  近日,实践团成员顺利完成了“梦圆北理”之校友访谈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围绕“本科四年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在特立书院学习的收获”、“求学科研路上的经验分享”、“对‘英才’的理解”、“印象中的北理工”和“对新生的建议及对母校的祝福”六个方面展开,旨在通过采访杰出校友,了解他们的北理故事,交流他们对于特立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体悟与收获,以小窥大探索北理培育方式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他们也对即将到来的20级新生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为母校80周年校庆送来真挚的祝福,从而实现“校庆献礼”和“特立迎新”的双丰收。

  本次校友访谈活动,主要采访了梁晟、刘诗宇、王啸、张慧雯、张将五位校友。

  回望本科四年,校友们纷纷表示徐特立学院特有的考试模式和课程设置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中收获良多。徐院的学习扎实了数理和专业基础,提早进入了导师实验室接触科研,这给徐院学生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准备研究生课题,也能够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在崎岖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而提到转折点,挫折和奉献给校友们的北理故事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提及了大一初进校时数学分析考试的失利、大三面对未来人生规划时的迷茫、是否出国留学的抉择、各类竞赛中的合作、串讲活动和支教情怀——校友们的北理故事有苦有甜,风采各异。

  

  队员刘馨月对刘诗宇学长进行线上采访

  在求学科研的道路上,学长学姐们强调扎实基础、发散思维。张将学长与梁晟学长都提到,科研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大一学习的基础知识在日后的科研实践中大有益处,阅读大量文献将对了解课题及研究进展现状裨益良多;张慧雯学姐与王啸学长强调了自律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变通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挫折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心理抑郁时的疏导。刘诗宇学长则由亲身经历出发,鼓励同学们参与项目有始有终、多学习了解前人的方法和思路,同时推荐同学们多参与硬件开销低、开发成本低、迭代快、复用性高的偏代码项目,对于同学们未来的科研路提出了实用的小建议。

  

  队员吴德龙、钱锟在河北进行线下校友采访

  提及对于“英才”的理解,校友们侃侃而谈。在王啸学长眼中,“英才”应德才兼备,“德”指爱国,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才”指有逻辑思维能力、懂得触类旁通;张慧雯学姐认为,“英才”不应当是符号化的存在,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努力成为自己心中满意的样子、追寻知识背后的智慧就足以被称为“英才”。

  

  队员钱锟在北京市进行线下校友采访

  采访的最后,校友们回忆起印象中的北理工,它不止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口号、更不止是“根正苗红的一流大学”的背景,北理工给每个校友的印象渗透在学习生活的点滴之间,浮现于校友欢聚的次次畅谈之中。校友们感恩母校的栽培,真诚地祝愿母校能够越来越好,也祝福每一位同学能够在北理学有所成,成就梦想,共同谱写北理工新的篇章。

  八十春夏,特书博雅,与子同游,立赏秋冬。通过本次活动,优秀校友们的北理故事被更多的同学所熟知,同学们也对北理工的生活以及特立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加深了对于“英才”的理解,增强了同学们成为“双领英才”的信心和决心。此外,校友们对于学弟学妹的建议与祝福也流露出他们对于新生的关切与期盼,同他们对母校的声声祝福一起传达出他们对母校80年来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的赞许,对母校日后继续“培养人才、培育和平”,在红色征程中不断奋进、再续华章的无限期许。

Baidu
sogou